身為一個花蓮人竟然一直到2018年的暑假才終於去了一趟長春祠走走…
平常可能太過於習以為常,覺得要去隨時都可以去;
殊不知第一次去的時候,竟然是等到在外地念書的朋友回花蓮的時候,才特別跑去一趟。
這張照片是在往長春祠的步道上拍的,可以看到舊的長春橋現在已經被新的橋取代。
(新長春橋)
紅色的金屬橋體,在群山大自然中雖然顯得有點突兀,但又有一種人造與大自然對比的美感,
呼應了立霧溪在太魯閣地區,那鬼斧神工的雕刻。
而遊覽車那邊下方有樓梯可以下去,有販賣部和廁所,如果有需要吃東西或上廁所的
可以在那邊先解決,因為長春祠這邊是只有祠堂本體而已,沒有其他設施喔!
(在明信片上看到的景致)
在停車場旁的廣場第一眼就能看到這幅熟悉的景象,常常在風景明信片上出現的風景,
當自己親眼看見的時候,才發覺自己以前竟然錯過了這個如此美麗的地方。
(峽谷風情)
在長春橋上風其實會滿大的,有戴帽子的朋友們需要留意一下,不然飛走是一定拿不回來的喔
看著立霧溪從山谷中切開,及雲、山、水為一體的風景,夫復何求阿!
遠方那座橋就是中橫公路的主線(長春祠這邊是支線)。
過橋後沿著步道走就會走到一個大山洞,裡面有供奉菩薩,
(準備進入山洞的地方)
而在廣場旁邊,繼續往長春祠的步道,就會看到這個寫著太魯長春的小牌樓。
裡面就像山洞一樣,上面偶爾還會滴山群水呢。
裡面地面有點濕滑,各位朋友經過時要留意一下自己的腳步。
走到底就會看到長春祠啦! 祠堂不大但他代表的意義可是非常深遠的。
(長春祠主體)
站在長春祠可以直接站在長春飛瀑的上方,看著山泉急流湧下,形成有如國畫風景般的飛瀑
而自己還站在上面,自己彷彿就像武俠小說裡的人物一般呢。
長春祠主要是紀念當初開鑿中橫公路的先烈們,紀念他們的辛勞及刻苦,還有他們的犧牲,
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今天的中部橫貫公路,有空來太魯閣遊玩,或開車經過中橫公路時,
不妨稍微繞路,前來祭拜一下這些為我們犧牲的先烈,榮民們吧!